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稻米是我国第一粮食作物,其生产和储藏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供应体系的安全。目前我国的稻米库存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30%左右,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的农户式干燥和储存方式,农户粮食在收获、干燥和储存环节由于完全依靠自然天气,设备简陋,缺乏技术指导,单凭经验操作,对粮食水分和环境无法控制,稻谷水分含量高,易受到霉菌侵染从而霉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估计,全球每年约25%粮食受到产毒素霉菌的污染,由霉菌毒素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0亿吨。
霉菌侵染:霉菌毒素对人体肝脏、肾脏、免疫系统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一些还有极强的“三致”作用。因霉菌生长繁殖造成稻谷霉变丧失实用价值的损失量占稻谷总产量的3%以上,且会造成稻谷营养成分损失和加工品质下降甚至产生毒素,如黄曲霉可产生剧毒的黄曲霉毒素,存在亚种的安全隐患。
选题理由及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稻谷霉变是阻碍其进入正常流通的主要原因。研究稻米中的霉菌变化,制定有效的调控措施,解决稻谷霉变,对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减少储藏中的损失,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红外辐射对稻谷霉菌致死率和毒素产生的影响对稻谷进行表面霉菌总数测定。其中,表面细菌及霉菌总数均按照相关国标进行。同时对稻谷进行霉菌毒素产生的进行测定,研究红外辐射对稻谷霉菌致死率的影响。
解决问题:针对不同条件红外辐射处理后霉菌生长情况不同,本选题研究了经过不同温度、时长的红外辐射处理后,稻谷中霉菌数量的变化以及优势菌种的分析,
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红外辐射作为新型绿色物理防治技术的一种,随着技术成本日趋降低,逐渐进入研究人员的视线。红外辐射在无需介质的情况下可直接传递至物料,物料吸收红外电磁波后,将其转化为内热,从而达到快速干燥、杀虫、灭菌和灭酶的目的。
国外学者已研究了红外干燥和杀菌特点,红外干燥在不影响稻谷加工品质的情况下,可快速升高稻谷温度,提高降水率和干燥效率,并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但目前针对红外辐射抑制稻谷储藏期间微生物生长、毒素产生和淀粉老化性质的机制还未有具体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gt;实验材料及器具
1.实验材料
经处理后的稻谷
5. 参考文献
[[1]]王立锋.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 中共中央党校, 2015.
[2] 张琳. 当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3] 姜自德, 苏林, 刘强,等. 粮食储藏损耗及其应对措施[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16, 32(3): 6-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