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不断关注,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一种#8220;潮流#8221;,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西方国家,许多企业早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大量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速,但还不够成熟。因此选择研究中外企业的不同社会责任报告,可以比较和发现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哪些不足,以及有哪些值得吸取借鉴的成功之处,以便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质的飞越。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现状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产生的原因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有大量的、深入的研究,主要有爱荷华州大学的David Hess《社会责任报告:公司社会责任回应的一种反身法路径》,提出了从反身法的角度来管理公司的社会责任行为,而社会责任报告则是反身法的必要方法之一。社会责任报告是评价一个企业为实现其自身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控制公司的决策程序。哈弗大学的Cynthia A Williams在其《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公司社会责任披露》中,论证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促进社会利益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具有法定授权,为此可要求公司像披露财务信息一样披露社会责任信息。Guthrie and Mathews(1985)认为澳大利亚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就是提供一个企业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在年度报告中表述,也可以在单独报告中表述。在具体指标方面,Trotman 和Bradley (1981)使用以下六大类指标:环境信息、能源、人力资源、社区参与,其他包括为原住民提供福利、为青年人提供工作经验培训等。美国的全国会计师协会(NAA)在1974年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领域包括社区参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产品与服务等四个大类。
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有赵颖、马连福的《海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综述及启示》,研究了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外在和内在原因。沈洪涛的《国外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主要模式述评》,讲述了三种报告模式:#8220;全球报告行动#8221;的G3报告框架、#8220;国际社会责任#8221;的SA8000标准、#8220;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8221;的AA1000系列。林志军(2001)认为,企业除了应该提供正常经营活动报告之外,外界利益集团、政府机构、社会公众都需要会计人员提供有关#8220;社会责任#8221;的更多信息,诸如企业与环境保护、就业、雇员培训、反种族歧视、医疗劳保等信息资料。在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方面,王雪芳(2004)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研究。阳秋林(2005)初探了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模式,并在报表分析的基础上试探性构建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指标的分析体系,但是并没有对指标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5日-2022年12月30日:阅读资料,确定论文题目,并完成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1日-2022年2月10日:收集、整理、阅读资料,并写出论文题纲; 3.2022年2月11日-2022年4月10日:根据大纲,写出论文初稿;并向指导教师提交,完成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论文进度,重点解决疑难问题; 4.2022年4月11日-2022年5月16日:反复修改论文初稿,完成论文翻译工作; 5.2022年6月1日-2022年6月10日:准备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陈佳贵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2[M].科学社会文献出版社,2012:262-287.
2.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2012[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95-203.
3.陈辉,中外钢铁联合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案例比较研究[J].工业经济技术,2012(1):78-8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