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监管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者和从业人员能否对研发费用做出适当的会计处理,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8 号#8220;无形中出差#8221;中,讨论了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在第54章标准中规定,没有经过调查的无形资产研究费用是不能被确认为资产的,这类研发支出应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的企业不关注创新研发,这就该让企业引起注意,要重视企业科研创新,不断的吸取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进步,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企业要想发展想壮大就要重视研发费用的作用,并且要明白研发费用在企业盈余管理中的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发费用的资本化一直以来都是个具有争议的会计问题,因为资本化处理极易受到盈余管理动因的影响。政府决定利用研发支出有两个主要动因:平稳收入和债务契约。研究研发费用在公司盈余管理中的作用,分析研发费用在企业支出中所占比重。
提纲:
1、论文题目:《研发费用在公司盈余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相关学者的研究中,S持平普洱、Healy和Walhen,Scott等学者的研究较具有代表性。
其中,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为了获得某种利益,对会计披露时进行干预,这种干预行为是具有倾向性的,Healy和Walhen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伴随着企业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企业管理者运用职业判断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改变财务报告,误导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了解并影响其判断结果,而Scott对盈余管理的解释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首先,企业管理者为了在如一些成本及借款合同中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会计政策中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一种行为,另一方面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是从契约观这一方面出发,即公司在面临一些应急状况时,企业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达到契约中的规定条件,在维护契约各方面利益的同时来保护自身以及企业的整体利益,还有的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者延迟确认收入,计提减值准备,调控研发费用和广告费用支出的形式来平滑利润,来满足不同时期财务报告的要求。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争议围绕何为最有效的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研究则主要权衡会计信息之间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上的关系。到目前为止,研发费用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性的权衡。而甚少提及可靠性方面,这可能使研发费用受到盈余管理的限制。此外,一些研究也表明,研发支出确实受到盈余管理的限制,即企业为了实现其盈利目标而降低他们的研发投资金额,而且,缺乏关于允许研发费用资本化灵活使用的会计处理的研究,测试企业是否通过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从事盈余管理,可以显著促进全世界对这种费用的最佳处理方法的辩论。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逐渐显现,这说明,操纵盈余作为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动机,将使目前美国公认的会计准则坚决拒绝这类费用资本化的立场,相反,也显示出企业部使用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将支持现在的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使资本化在一定条件下是允许的。
5. 参考文献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作者:王生年 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5月
经营活动中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研究----作者:朱朝晖 著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基于会计准则变迁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作者:王虹 编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