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增强的今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接轨越来越紧密,盈余管理逐渐被上市公司引进到会计实务管理活动中,借此提升公司在资本方面的竞争优势。
盈余管理的本意是在合法和不损害公司价值的前提下,对公司会计利润进行适度的操纵。
但我国盈余管理并不成熟,会计报告使用者在专业素质、识别能力方面尚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因此可能给各类投资主体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并且不能很好适应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趋势,甚至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形成原因,手段,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及规范性建议。
2.从企业自身和外部大环境两方面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属于比较新的领域,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纷纷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些列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分为3种观点。
第一种为Scott定义的盈余管理:公司管理层在GAAP也就是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得公司市场价值和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1.1-2022.12.31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22.01.1-2022.01.18并进一步收集参考文献,构建论文写作框架结构第三阶段:2022.01.19-2022.03.19收集分析数据,研读文献,并完成论文初稿,接受论文写作中期检查第四阶段:2022.04.1-2022.05.6对初稿进行修改,完成论文二稿、三稿修改,提交外文文献及翻译稿第五阶段:2022.05.7-2022.05.14 论文定稿并提交第六阶段:2022.05.28-2022.06.10 参加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9)[2]殷集成.论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3)[3] 夏朝恒.夏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刍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科技信息.2009,(33)[4] 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 2009,(9):37-42[5] 郭小芬.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分析和探讨[J].经管空间. 2011,(10)[6]黄良杰.浅探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J].财会月刊.2010,(2)[7] 蒋银花.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建议.财务通讯[J] .2005,(5)[8]边静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N].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2)[9]郝爱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及规范性建议[J].会计与审计.2013[10]凃云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N].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11]李延莉.基于个案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财务管理与资本运营.2015,(6):85-87[12]孙艳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8226;手段#8226;对策[J].财会通讯.2012,(08)[13]郑和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信访室及防范措施探讨[J].商业会计.2011,(07):70-71[14]邵毅平,张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市场反应与政府监管[J].财经论丛.2011,(1):77-83[15]Hiio,Lifschutz. The Effect Of SFAS 115 On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Banking Industry[J].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200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