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部控制理论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伴随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而发展起来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岗位设置及监管考核方面都存在较大的滞后性。而随着社会公众监督管理意识的逐步加强,公众对于各级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使用状况和披露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央政府和公众媒体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逐步重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从目前发展建设水平来看,很多事业单位在内控控制建设方面生搬硬套,导致部分单位内控建设理论和实践相分离,这也直接造成了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效率和效果低下,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从加强宏观行政管理和公共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角度来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还需进一步贯彻落实。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着重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首先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理论基础,对内部控制内涵及演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包含的四个领域风险管理、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和评价与监督进行了分析。接着,适当结合案例,详细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哪些问题缺陷,关键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内外部监督,岗位设置,公共财政资金管理等关键问题。最后,结合理论基础和案例分析,对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对策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Afiah, Nunuy Nur; Azwari, Peny Cahaya. (2015) 加强公共部门问责是政府政策及其与治理的相关性的重要结果,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并加强内部基础。研究旨在验证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及其对公共部门良好治理的影响。
Yurniwati; Rizaldi, Afdhal(2015)政府内部控制系统的控制环境分析--印度尼西亚案例,分析了地方政府实施内部控制主要受到控制环境的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16年11月17日至2016年12月25日,拟定提纲。通过浏览学校图书馆纸质书籍、电子资源以及硕士论文等,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所有与论题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提纲,填写开题报告。2、2017年1月1日至3月25日,完成初稿。进一步收集论文中需要的数据资料,按照前期拟订出的提纲,充实论文的内容,并对其加以具体数据分析论证,完成论文初稿。3、2017年4月1日至4月20日,反复修改初稿。仔细阅读初稿,对其内容不足之处以及语句不通顺之处进行修改,并查阅近期文献,完善论文。同时完成重合率20%的检查,保证论文的真实和质量。
4、2022年4月21日至4月28日,填写中期检查表。5、2017年5月1日至6月上旬,论文定稿,准备答辩。
5. 参考文献
[1] 赵小刚.开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破解管理瓶颈.会计之友,2016(8):86~88.
[2] 张庆龙,马雯.中国首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白皮书(一). 会计之友,2015(13):6~11.
[3] 周秋旭,杨璇.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商业会计,2015(24):86~8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