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生育率大幅下降,因此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提高,社会老龄化成为必然趋势。伴随着快速的人口转变历程,由于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我国在2000年正式进入老年化,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老龄化程度远远超前于经济发展,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此外,我国老龄化还具有发展快、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稳步提高健康预期寿命,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健康老龄化。
同时,认知能力对老年人解决日常问题具有重要影响,而在衰老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会出现下降。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未来的高龄化趋势更加明显,因此有必要探讨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和近年来我国老年人认知能力变化趋势。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利用zhao(2013)提出的广义相对风险概念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别量化比较我国不同社会人口学状态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即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恶化的相对风险大小。
其次,对上述数据进行重分类,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1998年数据与2018年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近些年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变化情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健康老龄化的国际共识
健康老龄化的战略构想,最初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所提出的,而在当时进入老龄化阶段的国家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因此,从健康老龄化战略的产生来看,它更适用于发达国家的国情。它从视角上突破了传统对于人口老龄化的消极观点,即认为各国(尤其发达国家)在人口老龄化挑战时,并非束手无策。健康老龄化战略认为,人们能够通过人为干预克服人口老龄化的不良后果,或者利用合理机制将人口老龄化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同时,也有国外学者提出“成功老龄化”和“生产型老龄化”等概念和理论,但聚焦于老年人健康问题且把提升老年人寿命质量作为核心目标的健康老龄化理论无疑更加有影响力。2002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公布了《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其中在“健康”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保障”与“参与”两个新维度,并将其发展为“积极老龄化”的战略框架,又在2015年发布的报告中强调老年人在行动能力和社会功能上的健康,增加了“行动力”、“建立维持人际关系”、“满足基本需求”、“学习、发展和决策”、“贡献”等五个维度。相比过去健康老龄化强调个体健康状态的维持,《报告》也纳入了年龄友好和反对年龄歧视等宏观的环境要素,也促使健康老龄化的政策框架扩大为更加综合性的整体战略。
经过近30年的演进,国际上的健康老龄化战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对成熟的理念和共识,这也为健康老龄化战略的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一是健康老龄化所围绕的目标是老年人的寿命长度和质量,尤其寿命质量。对老年人而言,“活得久了”并不代表“活得更好了”。虽然现有的老年人比过去更加长寿,但他们是否变得更加健康才是问题的关键。二是健康老龄化关注寿命质量在本质上即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意图突出老年人的尊严和自由。健康老龄化的维度包括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行动能力和社会功能健康,而囊括了行动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功能发挥是健康老龄化战略关注的焦点,这也凸显了对老年人主体性的强调。三是对于寿命质量的投入是一项促进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投资。世界卫生组织在《报告》中提出,用于老年人的公共卫生支出应当被视作一种投资,且这种投资能够降低家庭和社会的照护成本,并为老年人的参与和贡献创造条件。四是健康不平等与个体健康的差异必须被健康老龄化战略所重视。“典型老年人”并不存在,即老年人的健康与机能状况是多样化的,甚至许多老年人身患一种或多种疾病,同样能够保持良好的活动能力和较好的生活质量。同时,这种老年人在健康方面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健康不平等有着密切联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11.20完成选题工作
2、2022.12.11完成开题工作
5. 参考文献
[1] 苏瑞娟. 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
[2] 姜向群,魏蒙,张文娟.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5,37(02):46-56.
[3] 易润. 微观视角下中国老年人自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