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8年6月,为了规范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部、保监会、证监会与审计署共同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5月,财政部根据相关法律制度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公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指引——采购》是对企业采购流程内控的专门规定,防止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舞弊行为损害公司利益。这些规定为企业制定与采购相关的内部控制提供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近年来,国内外广大学者、权威机构从不同视角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作了很多探索和研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国内学者对于内部控制有关文献的阅读,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关注点在近几年从内部控制制度转到了实践方向,也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采购与付款环节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对企业的生产销售、成本控制、资金运作等都会产生影响,对其经营活动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它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如果忽视,会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容易滋生舞弊与腐败。因此公司加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方面的内部管理非常必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将以达尔曼企业的虚假采购为例,对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识别与应对,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在介绍相关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先对于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整理,通过研究得出其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如何识别与应对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缺陷,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成果。石振河(2016)与郭新慧(2020)从整体出发,分析采购与付款环节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整体发展的作用,对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管理问题进行挖掘,总结出改进措施便于企业强化采购与付款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安同宝(2010)则着重分析企业采购与付款环节的现状,并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法。杨彩凤(2013)阐述了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作用, 分析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姚薇(2008)认为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主要是规范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采购与付款过程中的差错与舞弊。
王勇(2016)与刘凤英(2019)通过介绍企业在ERP环境下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相关理论、当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分析了在ERP环境下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中的优势,并对ERP环境下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设计,目的在于提升企业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水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2-2022.02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提纲
第二阶段:2022.03-2022.04 撰写论文初稿、对整体思路和框架有清晰把握,完成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郭意辉.公司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探讨[J].金融经济,2016(08):175-17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